“以后将建‘金字塔’形纵向医疗服务体系,大型医院诊疗逐步大幅压缩普通门诊,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。”
近日,央视新闻报道称,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,国家将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。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将逐步减少,甚至最后取消一般门诊服务。
北京市卫计委日前也发布最新医改信息,提出医院将按服务定位不再按区域级别划分,以后将逐渐大幅压缩大医院门诊。
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进行分级诊疗,希望缓解大医院拥挤、小医院冷清的现状。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实现吗?为此,记者请教了医疗行业的有关专家。
话题:北京大医院不再设普通门诊?
记者获悉,北京市日前出台《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了影响医改全局的五大方面改革思路,而且,《意见》中提到的改革5-8年全部落地。
据悉,该《意见》提出,要建立“金字塔”形的纵向医疗服务体系。今后,“医疗机构将按服务功能定位,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,而不再按照区域级别来划分医院。大型医院诊疗将逐步大幅压缩普通门诊,大量医生要向基层转移”。
北京市发改委委员、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认为,目前老百姓就诊的现状是,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,供不应求,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,造成资源浪费。
地方:南京大医院一天到晚门庭若市
无论是南京本地的患者,还是外地来宁的患者,一提到去大医院看病,就眉头一皱,挂号、收费、取药,哪一个不要排队啊?看病可能只有5-10分钟,可排队等待就要大半天。
有些外地患者甚至为了看病不得不提前一天来南京住下,第二天再看病。再看医院内,只要是大医院,到处人头攒动,人声鼎沸,候诊的椅子座无虚席。秩序维持得好一点的医院,一间诊室只留一名患者,如果秩序差一点的医院,1号患者看诊,2、3、4、5、6号患者可能全部围在医生周围,不仅影响医生看诊,而且就诊患者也毫无隐私可言。
南京市儿童医院更是如此,就诊的环境喧闹嘈杂。
专家:患者的就诊习惯难改
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卢斌副院长表示,其实,为了缓解看病难这一问题,卫生行政部门早就提出过“分级诊疗”的概念。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。
据悉,所谓分级诊疗,就是按照疾病的轻、重、缓、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,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,各取所长,逐步实现专业化,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、康复和部分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,形成“健康进家庭、小病在基层、大病到医院、康复回基层”的格局。
卢院长分析说,这样大幅压缩大医院的普通门诊,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关闭普通门诊,就目前来看,不太现实。他分析了如下三点原因,第一,老百姓长期的就诊习惯,就是希望到医院找专家看病,这是就诊习惯,也是人之常情,因此想要转变,估计一时半会儿比较困难。
其次,从微观上来看,每个人对生命的重视是理所当然的,如果让大家选择的话,一旦遇到疾病,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好医生来解决,因为往往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,希望尽快解决病痛。
第三,说实在的,无论从人才的技术水平、服务质量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,大医院的综合能力都比基层医院要好,因此,更容易获得老百姓的信任,这样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,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。
观点:医改打出组合拳 进入实质性阶段
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胡晓翔表示,这次进行的医疗改革开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,这是一种组合拳的步骤。第一拳已经打出,主要是集中在药品价格的结构性调整。这一步对于深化医改来说,相对简单一些,但也是拉开了整个医改的序幕,相信后面还有更深层的内容。
在胡晓翔看来,北京这次出台的强化分级诊疗的内容,可以说是触到了一些实质的核心内容。如果真的如此大刀阔斧地缩减大医院的门诊,对于那些未经转诊、没有预约的非急诊患者,就无法在大医院挂号看诊,那么这样就会让患者前往基层医院进行诊治,让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疑难问题的患者,能够在大医院得到相应的治疗,一些常见病多发病,可以在基层医院直接解决。
记者问,那么患者多年的就诊习惯怎么改变呢?胡晓翔说,对于这样的举动,该《意见》也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,“5-8年全部落地”。因此,利用这么长时间来培养和改变患者以往的就诊习惯,还是可能实现的。
普通门诊关闭,百姓态度
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昨日走访了部分大医院的院长和医生,还有正在就诊的普通市民。他们对此举的反应虽然不一,但一个趋势是明确的,就是大医院体量将“缩小”,以看疑难杂症为主,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则将承担公众小毛病的诊治,并依据病情变化,及时向大医院转诊。
分级诊疗你知道了吗
大医院未来取消普通门诊是因为有了“分级诊疗”。“分级诊疗”这个医改概念,或许大家还不太熟悉,但为了健康,你真的得知道。
今年9月中旬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,到2017年,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,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。
如果你手上的医保病历,现在只在大医院用过,那么,以后得拿着它去社区医院看病了。
未来的社区医院承担普通疾病的诊治,如果你对他们还不放心,那么《意见》中描述会让你吃颗定心丸——“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,保障机制逐步健全,布局合理、规模适当、层级优化、职责明晰、功能完善、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,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……”
这种医改前景,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“点赞”了。
浙江已起步或可缓解看病贵
中国部分省份的分级诊疗试点按照计划正在推进当中,开始了这样的改革。
这样的改革,显然为大医院逐步取消“普通门诊”作了铺垫。
浙江省卫计委医政医改处处长王祯接受采访时说:“大医院的门诊、床位,不可能一下子减掉的。医改是一个漫长、持续性的过程,不仅牵涉到原先医疗资源的配置,也和大家的就医观念有关系。”
据了解,在试点县市中,通过报销比例的调整,让对价格更敏感的人自发选择身边的社区医院看病。
那么逐步减少大医院普通门诊量,增强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目的在于什么?在王祯看来,医改的这一趋势,就是要改变现在被大家诟病的就医难、看病贵,在国外,一般是80%的医疗服务由基层提供,20%的由大医院提供;我们却倒了过来,80%的医疗服务由大医院提供,基层医疗成了配角。
医生态度
某大医院名中医:我们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忙死忙活,一天看一百多个病人还看不完,出门诊的习惯很多人可能要改改了。
某大医院内科专科:医院很可能不再需要这么多医生了,特别是以开药为主的科室,养不起更多医生了。
某社区医院全科医生:我们已经很忙了,老年人都来我们这里开药,往后年轻人也来看病,我们忙得过来吗?关键收入能像大医院的专家吗?嘻嘻!
大医院的院长:病情轻的人都不来,光看疑难毛病,怎么养活一大群专家?名医跑到民营医院去了怎么办?政府有足够的钱来补贴吗?且行且珍惜吧!咱们不妨心态放好点,把医改当成一种常态,谁让咱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呢。